政府采购电梯网_电梯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假冒电梯离你有多远:大多被用在小区及大型商场

作者:马金顺 沈佳苗 发布于:2014-11-26 11:08:33 来源:法治周末

    假冒电梯背后的利益黑链

    “就造假形式来说,除了无资质企业冒用正规的知名品牌外,还有更为不堪的情况是,不法厂商购买正规厂家合格证或者正规厂家购买无资质企业制造的电梯,贴上自己的牌子,从而使这些假冒伪劣电梯由假变‘真’”

      提起“假冒”二字,大家想到更多的可能是假烟、假酒、假包等,很少有人能够想到,看起来很高端的电梯也能被假冒。而近日,湖北省荆州市警方成功破获了一起制售假冒伪劣电梯的案件。

    法治周末记者从湖北荆州公安局获悉,去年4月,荆州市荆州区辖区一家四星级酒店进入装修阶段,需要安装4部客梯。4月16日,经酒店项目负责人刘某介绍,武汉升立电梯公司法人叶某与酒店方签订了价值93万元的4部西门子电梯安装销售合同。去年7月底,4部电梯运抵荆州区该酒店工地。两个月后,电梯安装完毕。

    今年3月,该酒店装修完毕。3月11日,叶某拿着相关资料,前往荆州区质监局办理电梯报装手续。细心的工作人员审核时发现,其申报材料存在伪造痕迹,遂赶到酒店,拍下电梯照片,传给广东东莞西门子电梯公司。

    根据西门子电梯公司的鉴定,该电梯不是它们厂生产的,包括电梯的铭牌、合格证、安装委托书,全部是伪造假冒的。

    由于假冒伪劣电梯大量销往全国各地,涉及面广,涉案金额巨大,今年10月14日至24日,公安部经侦局发起全国打击售假集群战役。湖北、广东、福建、重庆等地公安机关共抓获11名嫌疑人,查封了以“东莞西门子电梯”“东莞三星电梯”“柳州富士电梯”等名义销售的拼装伪劣电梯100余部,涉案价值达2260万元。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查办之中。

    很多人可能很好奇,制造电梯不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事情吗?这些假冒电梯到底是怎么被伪造出来的?伪造出来之后,又是如何进入销售领域的?

    “买家需要什么品牌,厂家就假冒什么品牌”

    荆州警方提供的资料显示,叶某的公司创办于2003年,当初确有销售安装电梯的资质。但从2009年起,因年审不合格,被取消资质,但他仍然继续从事电梯销售安装生意。

    据北京巨通恒安电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永常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一个公司如果申请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其注册资金、技术工人、技术测量器具以及近5年累计安装、改造、维修申请范围内的特种设备数量等方面都要达到相关要求,各种实验合格之后,才会颁发相关证书。

    据叶某交代,他拿到荆州这家四星级酒店的电梯销售安装合同后,为赚取更大利润,与广东佛山聪智电梯厂(以下简称“聪智电梯”)签订4部(12层楼)电梯安装销售合同,合同总价11万元。之后,他伪造相关文书和标牌等,冒充品牌电梯。

    荆州警方赶赴佛山调查,发现聪智电梯厂并不具备生产电梯的资质,其操作方法主要是自制电梯轿厢,再采购电梯配件,然后拼装成客货电梯,冒充合格品牌电梯销售。买家需要什么品牌的电梯,该厂就假冒什么品牌的电梯。

    据央视财经报道,在办电梯加工厂之前,该厂负责人吴某已经在电梯行业摸爬滚打18年,但一直是个助理工程师,因为熟悉电梯的生产流程,他发现其中有空子可以钻。

    “电梯配件在整个市场上面都可以购买到,类似于电脑市场一样,可以随便挑配件自己组装。”吴某说。

    吴某表示,其制造的电梯,只有轿厢是他自己生产的,其他部件都是买来的,包括用的材料,还有生产的图纸,各方面都和正规厂家一样。

    北京市电梯商会会长缪步升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其实制造电梯的门槛并不高。由于主要部件都由专业厂家进行生产,各类零部件也采取相同的技术标准,因此,只要懂点组装技术,在市场上买齐所有零部件,就可以制造出一部电梯。”

    据吴某介绍,电梯的部件分为安全部件和非安全部件两种,因为担心出事,吴某选择的安全配件都和正规厂家一样,价格也比较高。为了降低成本,他就在非安全部件方面动了心思,如使用废旧翻新轨道、非标准螺丝、低厚度钢材等。

    胡永常向法治周末记者分析说:“如果使用回收的旧配件,那些小企业更能够赚取暴利。比如,购买一个正规企业生产的控制柜,一般需要10万元左右,但如果用废旧翻新的控制柜也就两三千块钱;进口主机一般需要20万元左右,二手的也就1万元至2万元,正规国产主机也就2万元至8万元。”

    “有正规厂家购买无资质企业制造的电梯”

    据了解,近日江苏苏州帝奥电梯有限公司也发现了一起自己品牌电梯被伪造事件。该公司董事长薄坤发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近日一家山西用户,订的是帝奥电梯,收货时,因发现没有发货清单,并且装货箱上也没有商标,有点怀疑,于是打电话向帝奥公司核实。公司发现,并没有向该用户销售电梯的记录。公司随即向警方报案,并分别向苏州和山西工商局投诉,目前事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中国电梯协会副秘书长张乐祥表示,电梯被假冒伪劣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出现,而不是今日始现的“定时炸弹”。在电梯市场,假冒伪劣电梯的现象虽不常见,但陆续会有发生。

    “就造假形式来说,除了冒用正规的知名品牌,还有更为不堪的情况是,不法厂商购买正规厂家合格证或者正规厂家购买无资质企业制造的电梯,贴上自己的牌子,从而使这些假冒伪劣电梯由假变‘真’。”张乐祥说。

    据张乐祥介绍,随着电梯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有些有资质的中小厂家在销量不好的情况下,为了能够赚取更高利润,就会动起歪脑子。

    吴某也交代,因为电梯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青睐大品牌、大企业,一些具有电梯生产资质的中小企业往往为销量发愁。因此,在拼装伪造电梯质量过得去的情况下,一些中小电梯生产企业愿意收取3000元至5000元的授权费用,向其发放产品合格证,有的企业甚至直接购买伪造的电梯。

    据胡永常介绍,厂家要获得生产电梯的资质,对企业注册资金、人员、厂房、设备等都有严格要求。只有均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才能获颁发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

    “相关企业卖的是整机合格证。电梯的参数不一样,其整机合格证也应该不同。从法律上来说,只有电梯的每个安全部件都有安全检验报告、型式试验副本、产品出厂合格证并且还要通过检验部门专业人士对整台机器的再次检验,企业才能获得整机合格证。这个过程很复杂,如果按照正规程序走,安装的电梯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胡永常进一步解释说。

    “那些有资质的电梯企业难道就不担心卖证或者购买伪劣电梯的风险吗,比如万一出了事故,资质就会被取消?”法治周末记者问道。

    “一般来说,电梯出事故的几率还是很低的,卖证企业大多也是出于一种侥幸的心理。”张乐祥说。

    “销售商在整个利益链中居核心地位”

    据张乐祥介绍,现在电梯大部分都是通过销售商卖出去的,由于品牌电梯价格成本比较高,销售商为了节省成本或者因为品牌电梯货源不足、销售商拿不到这个品牌的货,所以就去其他渠道采购,比如让没有资质的企业去生产其所需要的品牌电梯。

    “销售商在整个利益链中居核心地位。一般来说,销售商和品牌电梯企业都有着长时间的合作,对其电梯样子、配件都比较熟悉,并且具有其相关文件,所以就可以去造假文件。销售商给无资质的小企业机会,小企业赚钱后给销售商一定的提成。”张乐祥进一步解释说。

    帝奥电梯董事长秘书也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目前其公司品牌被假冒的事件正在调查中,还没有确定是哪个企业伪造的,估计是代理商在中间让配件厂生产的电梯。“因为客户和代理商双方签订了合同,需要订购我们的电梯,代理商之前也到我们公司来过,但合同中的供货单位不是我们公司。”

    据央视财经报道,安装电梯酒店的某位负责人认识叶某,因为是熟人,所以买电梯的时候,这位负责人并没有太在意相关证件的真假,也没发现电梯是伪造产品。

    张乐祥表示,不同电梯在外观、性能上差异并不大,除非用户直接向品牌厂商核实,才能知道电梯真伪,不是特别专业的人士,一般用肉眼是很难辨别出来的。

    不过缪步升则认为,如果造假者购买的是很劣质的零配件,根据零配件的工艺和光滑程度就可以判断真假电梯。

    另外,据吴某交代,出现假冒电梯事件,除了生产厂的原因,还有一些买家,其本身就存在问题,只能买伪劣电梯,比如建筑属于违章建筑,不能报装报检等。这种情况下,伪劣电梯也可以在市场上销售安装。

    假冒电梯质量无保障

    据荆州警方介绍,此次查获的100余部拼装伪劣电梯,先后销往湖北、福建、重庆、广东等地。更让人胆战心惊的是,这些伪劣电梯大多被用在了小区、大型商场或者娱乐场所,有的甚至被卖到了医院。

    荆州区质监局工作人员也表示,聪智电梯厂拼装的电梯无任何质量保证:“这种电梯,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会出安全事故,一出事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正规电梯出厂前,都要专门做型式试验,所有项目合格才能销售安装。”胡永常表示,“假冒伪劣电梯的控制柜,很多都是自行调试,你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出安全问题。”

    “你别看螺丝比较小,它在所有电梯零部件中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电梯各组成部分的紧固性,如果不是标准产品,部件松动引发的滑坠风险就增大,甚至造成人身伤亡。”胡永常进一步解释说。

    荆州那家四星级酒店安装该厂4部电梯后,只将其中一部电梯投入使用。酒店方反映,该电梯运行第二天,就出现抖动、摇晃等问题,电梯门时常关不上。

    “幸好发现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酒店方负责人表示,当时以为是品牌电梯,并未在意,幸亏监管部门查出真相。

    被伪造的电梯,由于质量不能保证,随时可能会出现事故。那么,发生事故后,谁来承担责任?

    张乐祥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按照产品质量法和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厂家要对问题产品进行负责。如果是通过购买合格证制造的电梯,那么卖证企业和造假者均要承担责任;但如果是通过伪造文件制造的电梯,让品牌厂商来承担责任,肯定不公平,应该让造假者来承担责任,但是造假者又具有隐蔽性,不太好发现。如果品牌企业不能证明这个电梯不是自己的,那吃亏的只能是该企业。”

    “最严立法”下存监管漏洞

    “公安机关破获了价值2200多万元的假冒伪劣电梯案,这可以折射出生产假冒伪劣电梯在某些地方可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而且处于‘法不责众’的状态。”电梯行业销售业内人士魏斌(化名)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因为在制造电梯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和污染,当地的有关部门不可能不知道。”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贺海仁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电梯属于特种设备,今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以下简称“安全法”)其实已经从法律层面对电梯行业内的有关问题作出了明确规范,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安全法对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安全监督管理等分别作了详细规定。其中第4条明确规定:“国家对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使用,实施分类的、全过程的安全监督管理。”

    据中国电梯协会副秘书长张乐祥介绍,从立法层面来说,目前中国对电梯的监管是世界上最严格的。

    那么,在这么“严格”的监管条件下,为什么假冒伪劣电梯还能够进入市场?此前电梯安全事件就时有发生,假冒伪劣无疑增大了电梯乘坐者的安全风险,如何才能杜绝假冒伪劣电梯的出现?

    “出现假冒伪劣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监管不力”

    “电梯行业出现假冒伪劣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监管不力。”贺海仁说。

    “生产哪有监管的呢?只有验收有监管,其他都没有监管。”湖北省荆州市警方破获的假冒电梯案中的犯罪嫌疑人叶某说。

    上述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吴某也表示:“电梯有一个安全实验的环节,我不涉及做安全部件,除了正常的工商、税收那些部门对我们管理之外,就没有其他部门管了。”

    贺海仁对法治周末记者说:“电梯作为特种设备的一种,这不仅仅意味着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和生产企业的进入门槛高,之后生产、安装、维修等环节的企业门槛也相对高。”

    贺海仁对法治周末记者指出,特种设备监管部门的责任就是监督和管理法人是否依照法律的规定来开展业务,而目前监督机构仅仅只是对企业资质进行前期审批,而没有对之后生产、安装等过程进行有效监管,这也是造成近些年事故频发和假冒伪劣产品出现的缘由。

    张乐祥对法治周末记者说:“现在的审查手段就是审查纸质的文件,而造假技术那么高,纸质文件造假不容易被发现。”

    北京巨通恒安电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永常对法治周末记者说:“日常审查中,质检人员只要见到‘合法’文件就可以,而且也没有义务去辨别企业提供的文件的真伪。所以一般的质检人员只针对电梯是否符合安全规范进行检查,且也只是对当时的检验结果负责。”

    另外,北京电梯商会秘书长许荣根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电梯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各地有资质电梯生产企业已经达到了600多家,但这还不包括那些尚未取得资质的电梯生产的小作坊。“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给企业的电梯生产许可证太多,导致了生产电梯企业的数量快速上涨,而负责检测的人员却没有相应增加。”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电梯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电梯的总产量达到了57.97万台,同比增长9.58%,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电梯产量最高的国家,比重超过全球总量的60%。从2009年到2013年,我国电梯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1.96%。

    “在这种情况下,检测人员对于每年新造电梯检测的时间和精力肯定是不够的,也就会存在监管不到位的可能性。”许荣根进一步表示。

    变消极监管为积极监管

    假冒伪劣电梯案再一次将电梯质量问题引入公众视野,那么针对当前电梯行业存在的乱象,未来的监管又将何去何从?

    许荣根对法治周末记者强调:“现在电梯行业一旦出现问题,主管部门就会到现场进行彻查。但是问题出现前监管部门又不愿意进行检测,或者是检测了之后又不愿意承担责任。”

    贺海仁建议,要让监管者对电梯行业的整个流程负起责任来。如果监管部门在审批企业资料时,没有查清其报批资料的真伪;或者是没有对之后电梯的生产、销售、维修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的话,监管部门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其实如果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对相关企业进行处罚的话,处罚的力度也是比较大的。因为一旦被认定是这个罪名,销售金额在200万元以上的,会被处以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两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祝彭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但是实际过程中是不是按照法律来,这个就不好说了。”

    “现有的行政处罚也是加强监管的一方面,而民事处罚也应该要同时启用。”贺海仁对法治周末记者指出,“在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的同时,也要加大对消费者损害的赔偿力度,这其中包括精神损害。只有让相关的企业胆怯于罚款力度,他们才会变得更为守法。”

    “电梯从生产、销售等环节都有相应的企业负责,所以可以在电梯出现问题后确认相关责任。同时,国家目前也已经有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去规范相关的企业,现在主要还是要加强相关法律的执行力度。另外,还应该要提高企业自身的安全和质量管理知识水平。”许荣根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

    “对待电梯行业的监管不应该是消极的事后处罚,而应该做到将事故防范于未然,将消极的监管变为积极的监管。”贺海仁对法治周末记者强调。

    据张乐祥介绍,目前生产电梯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编码,其制造的电梯也会有企业编码,但是这个编码只是在企业内部和监管部门能够查到,公众是看不到的,所以很容易出现问题,也无法据此辨别电梯真伪。

    根据当前电梯市场存在的乱象,张乐祥建议,电梯生产厂家要公开自己的企业编码,尽快建立起电子平台,让具有资质的企业去电子平台报验,让客户能够通过电子平台来查询电梯的真伪,这样就会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