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电梯网_电梯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全国首台自动解困电梯 装进中山旧楼

作者: 发布于:2017-12-04 11:11:36 来源:南方日报
  12月1日,全国首台自动解困物联监测电梯落成仪式在中山市石岐区东兴花园G栋举行。乘坐该自动解困物联监测电梯,遇到电梯故障时可自动解困,全程只需30秒。
 
  该电梯是中山市政协委员在今年市“两会”提出“引入物联监测电梯,确保电梯使用安全”的提案之后,全国首台落成的自动解困物联监测电梯,也是中山第三台旧楼加装电梯。在政府各部门积极配合下,审批流程由之前的20项简化至不足10项,令这台电梯只用了不足4个月就建成投入使用。
 

  政协委员提案建议加强电梯安全管理
 
  落成仪式上,70多岁高龄的业主代表、退休校长王镇全向中山市政协委员、石岐区办事处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赠送锦旗。“这台电梯的落成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我们这栋旧楼有很多退休老人,没有电梯非常不方便。现在电梯落成,我十分感谢政协、办事处、居委会和企业等的支持和帮助。”
 
  活动现场,中山市政协委员、中山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与业主代表、企业代表等共同为这台政协惠民电梯揭牌。梁士伦说:“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旧楼加装电梯已成为较热的民生话题。尤其是旧楼里的退休老人住户,对旧楼加装电梯的呼声更是越来越高。如今,不止进行了旧楼加装,而且电梯故障时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就能自己解困,业主出行更加方便安全,真的是很好的利民措施。”
 
  据国家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年全国共发生电梯事故48起,死亡41人,超过八成是因为检修不到位。而在一些发达国家,过半数的电梯安装了24小时实时监测的物联监测系统,故障率远比普通电梯低一半以上。运用电梯安全物联监测技术对电梯进行24小时的监管已刻不容缓。为了保障中山市电梯的安全使用和高效管理,推动电梯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2017年中山“两会”上,梁士伦在提案中建议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引入电梯物联监测及自动解困系统,彻底破解电梯管理困局。提案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电梯产业的发展成为百姓颇为关注的民生话题。如今全国首台自动解困物联监测电梯落户中山,更是跨出了电梯管理重要的一步。

  中山企业耗时7年研发电梯解困系统
 
  这种电梯的自动解困是如何实现的?乘坐该自动解困物联监测电梯遇到故障时,电梯的解困系统便会自动启动,慢慢下降到最近的楼层出口,自动打开电梯门让乘客离开电梯,确保乘客不会被困。从电梯自动解困系统启动到被困人员成功离开电梯,整个过程只需30秒。同时,电梯故障的信息将同步通过物联网通知维保人员维修,市民的出行安全又多了一道保障。
 
  据了解,电梯由中山市依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施工落成,采用的亦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自动解困物联网监控系统。整个电梯排除故障的过程均通过软件自我实现,远程人员只起到监测辅助作用。自动解困物联监测技术目前已可成熟运用于各种电梯,企业在去年年底已申请到该项技术的国家专利。据该公司董事总经理何桂尧表示,这个系统的研发总共耗费7年,着实不易。
 
  该系统既是故障时的“急救人员”,平日里也是电梯的“医生”。自动解困物联网监控系统可以24小时监测电梯的运行状态,检查电梯有没有“生病”,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前预测电梯可能出现的故障,提醒维保单位做好预防检修,将以前的固定维保变成了动态维保,进一步保障乘客的安全。
 
  何桂尧说:“目前我们加装的电梯全部采用一梯一码的制度,每台电梯都有自己唯一的二维码‘身份证’,市民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查看电梯的维保、检验等健康情况。维保单位对电梯进行维保,也要扫码签到,这是对维保单位进行监督和考核。”
 
  旧楼加装电梯审批流程缩减近半
 
  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山超过5层无电梯的旧楼较多,而且七成半的居民认为需要加装电梯。但从2013年中山出现首个旧楼加装电梯的成功案例至今,只有3台旧楼加装电梯建成并交付使用,其中第一和第二台梯,从居民提出申请到正式完工验收分别花了两年半和1年多的时间。而今年“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提案提交后,政府各部门积极配合,审批流程由之前的20项简化至不足10项,第三台旧楼加装的电梯,也是首台自动解困物联监测电梯,通过电梯公司“一手包办”和部分垫资的方式,只用了不足4个月就建成投入使用。
 
  中山几十年楼龄的旧楼不少,旧楼加装电梯尽管取得一定成果,目前仍有一些困难需要克服,比如加装电梯的成本需要住户去共同分担;高层和低层之间需求的迫切度不同,加装电梯需要经过该楼三分之二的户数同意,难以协调;消防改造随着电梯的加装也需要尽快跟进。此外,何桂尧表示,某些旧楼的地理环境不具备加装电梯的条件。
 
  梁士伦表示,关于旧楼加装电梯将会作进一步的研究,并向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户主之间还是需要好好沟通,转变思维,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支持旧楼改造。目前其他城市在旧楼加装电梯方面陆陆续续出台了一系列的补助政策,我期待中山能出台更加人性化、扶持力度更大的政策。”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