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率不足1% 专家建议应推“电梯交强险”
一方面是电梯问题屡屡暴露,人身伤害事故频发,另一方面则是电梯安全责任险乏人问津。监管部门和保险领域专家呼吁:明晰产权责任,防患于未然,应在适当时候研究推出类似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交强险)的电梯安全强制责任险,才能避免更大的潜在危险。
6.7万台电梯533台投保投保率不足1%
记者从中国保监会广西保监局获悉,截至6月底,广西电梯总量超过6.7万台,而且每年正在以20%的速度递增。但在广西保监局、广西保险行业协会和保险公司的大力推动下,广西只有533台电梯投保了电梯安全责任险。
广西保险监管局财产保险监管处一位负责人说:“电梯安全责任险投保率不足1%,意味着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之后,业主、开发商、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在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时候,并没有任何"兜底"的机制。”
西南电梯维保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关丽丽告诉记者,电梯使用超过8年就进入折旧期,超过15年就属于老旧电梯。电梯寿命与维保状况密切相关,但15年后肯定会进入电梯故障的高发期。“广西最老的电梯已经服役超过30年,还有一些上世纪90年代安装的居民小区电梯也相继进入老化期。若不注重定期维护、保养等问题,未来电梯出现风险概率将愈加增大。”
保额赔付比率1:600
广西保监局办公室主任吴传明告诉记者,从2014年底开始,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正式开始试点,并明确了在2015年底前实现公众聚集场所电梯投保率达80%以上的目标。
目前,广西推广的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在公众聚集场所及企事业单位、写字楼每台电梯的保费分为500元和1000元两档,发生事故每次每人赔付限额30万元,每年累计责任赔偿限额为300万元和600万元;居民小区的生活电梯保费分为150元和300元两档,保障程度与公众聚集场所及企事业单位、写字楼的电梯一致。
桂林理工大学教授曾鹏认为:按照这一标准计算,电梯安全责任险的保费与赔付比例每人次为1:600,属于性价比很高的险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叫好不叫座”。
多方呼吁明晰产权责任才能防患于未然
物业、保险等行业的专家认为,电梯安全责任险“叫好不叫座”的关键问题在于电梯安全责任机制不明确,只有尽快明晰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快速提高居民安全意识,才能防患于未然。
南宁市西乡塘法院法官朱梁雄分析:电梯安全问题涉及主管部门不少,但没有法律法规明确电梯安全事故发生应直接追究哪些部门责任,这就造成了“七八个部门管不住一台梯”的情况。
专家建议,一方面需要从完善物业管理条例的角度,明确责任主体,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宣传,强化业主、公众场所管理机构对电梯维保问题的高度重视。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来说,应研究适当时机推出类似交强险的“电梯安全强制责任险”。
- 淇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电梯采购项目结果公示
-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山检测院广东省质量监督电梯(安全评估)检验站(中山)的中标公告
-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电梯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告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浙江省边防总队采购中心风情雅苑电梯更新改造及相关服务项目中标公告
- 新乡市新城智能制造产业园办公楼电梯设备安装工程项目(三次)结果公示
- 南平市青少年宫采购电梯货物类采购项目结果公告
- 荆门市荆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荆门市创新创业园服务平台7、8、9号厂房电梯安装工程中标公告
- 大连体育中心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皇冠假日酒店、大连岭南体育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大连安舒茨文娱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大连体育中心电梯维护保养采购项目中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