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特种设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贯彻实施,根据2023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特种设备安全法》实施情况开展了检查。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肖捷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作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出,电梯等特种设备的安全形势持续改善,但仍存在住宅电梯使用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晰,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资金不足、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仍需破题等问题。
会上,肖捷介绍了《特种设备安全法》实施取得的成效。国务院及地方各级政府深入贯彻实施《特种设备安全法》,对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等严格依法监督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不断健全,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持续改善。特种设备保有量快速增长,特种设备产业体系逐步完备,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持续改善,服务民生作用日益凸显,具体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是大力开展法律宣传,提高依法管理意识和能力。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贯彻实施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将学法守法用法融入安全生产日常培训。
二是强化配套制度建设,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法律制度体系。相关部门和地方积极做好制度配套工作,组织制定修订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各地电梯、起重机械等行业的协会、专家健全安全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修订更新特种设备目录,加快地方法制建设。
三是加强产业政策引领,促进特种设备产业快速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将特种设备产业发展融入装备制造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有关规划和政策,依法推动特种设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健全监管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法律责任。相关部门建立预防为主的全过程监管机制,严格依法执法,大力推进协同监管,推动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推动多方共治。
五是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特种设备依法管理水平。监管部门着力提升监察人员查处违法行为和检验人员排查设备隐患的能力,监察机构和检验机构相互配合,风险防控水平不断强化。
六是持续提升节能减排水平,推动特种设备绿色低碳转型。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关部门从政策、资金、技术等环节持续发力,积极推进特种设备绿色低碳转型。
报告指出了特种设备安全法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住宅电梯使用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晰,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资金不足,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仍需破题;企业主体责任尚未全面落实,少数企业安全意识淡薄,部分企业履行安全管理义务不到位,部分领域落实安全管理难度大,处罚力度难以倒逼企业主动履责;监管体制仍需理顺。个别地方政府责任未充分落实,部门和属地联动机制不健全,监管合力尚未有效形成,应急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存在短板弱项。高端产品和知名品牌少,无序竞争埋下安全隐患,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不足,产业集聚度不高,数字化智能化进程较为缓慢,绿色低碳发展仍有较大空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