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实行,增加电梯使用单位自行检测要求

政府采购信息网 吴菁 2025-08-28 17:49:17

​我国的电梯保有量突破1153万台,这些电梯都需要进行检验、检测来保障其运行安全。202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TSG T7001—2023《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以下简称《检验规则》)和TSG T7008—2023《电梯自行检测规则》(以下简称《检测规则》),电梯检验、检测工作均应当严格依据以上规则进行。选择合适的电梯检测机构,做好自行检测,进行定期检验是使用单位落实好安全主体责任关注的重点。

调整检验周期,明确检验、检测分离

新版《检验规则》《检测规则》对电梯定期检验周期做出重大调整,明确15年内电梯“1、4、7、9、11、13、15年定期检验,其余年份自行检测的周期”。而使用15年以上的电梯,则需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按梯龄设置不同的检验或者检测周期,能更好地匹配不同使用年限电梯的安全风险特征。而这一调整,也提出了检验、检测分离和使用单位自行检测的要求。

为何要进行电梯检验和检测的分离?自行检测该怎么做?

“人机矛盾是最重要的原因。”中城绿脉(湖北)检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谷曼说,“电梯保有量高速增长,但传统检验工作多由公益性事业单位承担,如各地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等,这类单位受编制、经费限制,电梯检验师、检验员少,而电梯检验检测的任务量重,法定检验覆盖面难以支撑。因此,检验、检测分离,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检测环节减轻检验机构压力。”

新规明确的“自行检测”是使用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的一种体现,但并非强制要求电梯使用单位独立完成自行检测,而是提供了三种路径:一是满足相应的技术、人员等条件,具备能力的使用单位自行检测;二是委托有资质的维保单位进行检测;三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但从实际市场情况看,谷曼分享:“使用单位做自行检测的非常少,绝大多数使用单位,尤其是物业,会选择第三方电梯检测机构,部分电梯厂家虽取得检测资质开展少量业务,但市场占比低。第三方电梯检测机构承接了大量常规检测任务,可将部分检测工作分流,使检验机构能够集中资源,专注于法定的监督检验和重点定期检验项目。”

不过,使用单位作为电梯运行管理的直接责任主体,对电梯的日常使用状况最为了解。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清远检测院机电一室副主任刘绍智建议,有能力的电梯使用单位可以自己自行检测,参与到电梯检测工作中,能更全面掌握本单位的设备安全状况,促使其更加重视电梯安全。

坚持检验公益属性和检测市场属性

新规提出电梯检验和检测分离,两者工作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电梯检验的公益属性,电梯检测的市场属性。”江苏省某电梯检验检测专家解释说,电梯检验强化了检验的公益属性和技术支撑作用,集中有限资源"抓关键、守底线、强监督、重保障"。电梯自行检测则强化了使用单位的主体安全责任,凸显自行检测对在用电梯安全状况的诊断作用。

他解释到:“从目的上看,定期检验侧重合规性验证,通过专业机构的全面检验,确认电梯是否持续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是电梯能否继续合法使用的通行证,旨在从第三方角度把控电梯安全底线。自行检测侧重日常性、预防性排查,通过定期自主检查及时发现维护保养中可能遗漏的隐患,强化使用单位对电梯安全状态的掌控,确保电梯在两次定期检验时间间隔之间的安全运行。”

谷曼用一个比喻总结说:“检验像入职体检、司机持有驾驶证的体检,检测更像验血、CT检查等详细医疗检查。电梯检验有合格或者不合格结论,电梯检测仅反映所检测项目的结果,无合格判定,但是聚焦电梯设备风险隐患,反映电梯的运行状态。从具体的项目上看,电梯检测的项目比检验项目多。”

广告

商机 · 数据 · 参数 · 产品——电梯采购搭起买卖桥梁。

电梯采购

网友评论
个人头像
  • 暂无评论,欢迎您发表观点!
意见反馈
反馈类型:
问题描述:
0/500
联系方式:
0/30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