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电梯网_电梯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外资电梯品牌加速扩张步伐

作者:宋绍彩 发布于:2011-06-16 09:54:43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随着外资电梯品牌不断布局中国市场,行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摄影/宋绍彩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可谓是电梯行业的多事之秋。迅达电梯宣布与许昌西继电梯有限公司合作、蒂森克虏伯电梯在中国参与建立新合资企业、通力电梯增持在华合资企业巨人通力电梯股份、奥的斯中国区新总裁李朝宝走马上任……从3月份开始,电梯行业大事连连,每一件事情的发生在行业内都足以算得上爆炸性新闻。

  “每件事情发生的背后都蕴藏着同一个道理,就是这些外资巨头试图通过加速在中国扩张的步伐,来达到抢占市场份额的目的。”中国电梯协会副秘书长张乐祥一语中的地道出了现象背后的本质。

  欧美企业动作大

  从以上几大事件来看,全部发生在欧美电梯企业。3月29日,苏州曼隆电梯有限公司在位于常熟市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新工厂举行了开业庆典。蒂森克虏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将初步持有苏州曼隆电梯有限公司25%的股份,并拥有选择权在日后购入剩余股份。蒂森克虏伯电梯高层领导表示:“蒂森克虏伯电梯在华建立合资企业,目的就是要加强在中国市场的业务。”

  4月1日,迅达电梯官网发出迅达电梯与许昌西继电梯合作的消息。迅达电梯将持有许昌西继电梯公司46%的股权,并享有剩余股权的购买选择权。合作公司名为“西继迅达电梯有限公司”。迅达电梯选择与西继电梯合作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通过合作帮助迅达电梯开拓中国快速增长的住宅和经济适用房电梯市场。

  不久前,芬兰通力电梯向浙江巨人控股支付近1亿欧元,增持在双方合资企业巨人通力电梯中所占股份。根据协议,通力在巨人通力电梯公司的持股比例将从40%提高至80%,并拥有在未来买下剩余20%股份的选择权。

  通力首席执行官马蒂·阿拉胡赫塔曾对媒体表示,巨人通力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优势比较明显,上述交易将巩固通力作为中国市场三大电梯供应商之一的地位。

  作为最早在华建立合资公司的欧美电梯企业奥的斯通过换帅的形式来进一步达到做好销售和管理工作的目的。日前,拥有20年以上行业经验的李朝宝在位于天津的奥的斯中国区总部正式走马上任。目前,奥的斯全球的新梯有一半在中国销售。李朝宝上任后负责奥的斯在中国的整体运营与发展,包括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等。

  近三个月内,欧美四大电梯品牌奥的斯、通力、迅达、蒂森克虏伯针对中国市场都有大的动作,这样的表现实属罕见。

  市场前景广 企业动力足

  究竟是什么样的诱惑让这些欧美大佬如此迷恋中国市场?张乐祥对此表示:“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无疑是吸引外资电梯品牌加大投入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去年我国电梯产销量达36.5万台,今年估计还要保持20%的增长速度,突破40万台大关应该没什么问题,如果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能够落实,产销量很有希望达到45万台。”

  如此大的市场潜力,足以让任何一家电梯企业动心。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05年开始,我国就成为世界最大电梯市场,并且每年市场容量都保持在20%左右的增长幅度,截至2010年,我国在用电梯数量约为170万台。

  作为一个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国家,电梯需求量大小除了与经济发展有关外,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未来我国房屋建设将以高层为主,电梯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政府对未来保障房建设政策出台后,可有效促进我国房地产事业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也确保了电梯需求量的稳步增加。

  “我国电梯市场已进入黄金期,未来10~15年,任何短期的波动、调整,都不会改变中国电梯行业继续持续向上发展的基本走势。”业内专家分析说。

  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

  随着外资品牌在华扩张步伐的加速以及优秀本土品牌的快速崛起,我国电梯行业将面临大的洗牌。

  早在1980年瑞士迅达电梯就率先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先进技术以及长期品牌影响力,多年来在中国市场一直业绩不错。30年后,中国电梯市场不仅在需求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需求结构上也有相应的变化。面对今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未来五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政策,迅达电梯不再一味追求高端市场,也希望能够在中低端市场有更多的收获,迅达这时侯选择与西继电梯合作,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同样,德国蒂森克虏伯电梯选择在华成立合资公司,也有类似的想法,期待能够在中低端市场获得更多订单,来弥补自身的一些不足。

  外资电梯巨头的一系列动作,似乎让中国电梯市场前景变得更加明朗。业内专家分析说:“随着外资品牌在中国跑马圈地的速度加快,优秀本土品牌的快速崛起,未来电梯品牌集中度会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有大大小小电梯企业400多家,这在任何其他一个国家都是不可能存在的。随着我国电梯市场的不断成熟,那些不上规模的小企业被淘汰出局在所难免。

  同样那些由于管理不当业绩处于下滑状态的外资品牌,也将面临被优秀本土品牌超越。

  短  评

  合资不是惟一出路

  在我国电梯行业发展30年的时间内,始终绕不过“合资”一词。自1980年起,天津电梯厂、上海长城电梯厂、苏州电梯厂等国有企业先后与美国奥的斯、日本三菱等外资品牌合资。

  随后杭州西子、浙江巨人等先后都选择了与外资品牌进行合作。业内人士分析,之前电梯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资品牌手中,特别是在高端电梯市场,外资品牌占据绝对优势,一些自主品牌只能在中低端市场苦苦挣扎。

  表面上看,自主品牌选择与外资品牌合作是件两全其美的事情,一方面是外资品牌能够借助合资机会进入中国市场,从而谋求未来更大的发展;另一方面,自主品牌也希望通过合资,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一旦合资后,谁控股这个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在合资条约中,往往都有这么一条,外资品牌未来有权选择购买剩下的股份,这意味着外资品牌往往占据更大的主动权。

  虽然走合资路线,可以让部分自主品牌在短期内受益,但不利于我国电梯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自主品牌,他们都是通过自身努力来获得快速发展的。例如,康力电梯通过走自主创新道路已成功上市,为企业进入高端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江南嘉捷、博林特、申龙、广日等企业都怀有做大做强的决心,并制订了上市计划。

  从这些优秀自主品牌的表现不难得出,走合资路线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也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惟一出路,只有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不断提高核心技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