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电梯网_电梯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电梯维保大变革 遏制行业借用挂靠资质违法乱象!

作者:王少玲 发布于:2020-04-26 11:29:06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
   4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改进电梯维护保养模式和调整电梯检验检测方式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点推进电梯维保由固定周期、固定项目向按需维保新模式转变。
  
  我国电梯维保模式将迎来大变革,对维保单位而言,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维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大家对《意见》有什么问题或想法?《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采访了伊塞克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庆俊和技术总监金洪飞。
  
  电梯按需维保 须具备“人员、技术及物联网平台支持”
  
  “新政策的出台,首先要问的是,中小电梯维保企业,你们准备好了吗?”吴庆俊说道,推进电梯按需维保新模式,核心内容的一方面推行“自我声明+信用管理”。根据电梯安全状况和运行工况,以提高电梯安全性、可靠性为目标,科学确定现场维保的项目、内容和周期。研究制定电梯维保质量和效果的评价指标。例如,乘客最关心的故障率、停梯时间、救援时间等,引导使用单位、维保单位从“重维保过程”向“重维保效果”转变。
  
  建立维保信息公示平台,督促维保企业向社会公开现场维保的项目、内容、周期等信息,公开承诺所达到的维保质量目标、效果以及履约情况。
  
  另一方面,推广“物联网+维保”。鼓励推广电梯装设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测系统,由维保单位依据实时线上检查和监测维护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下现场维护保养,提高维护保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地保障电梯安全运行。
  
  金洪飞认为,要想达到以上要求,电梯维保企业必须要有人员、有技术、有经济实力且自身需要拥有电梯物联网平台,或依靠整机制造厂电梯物联网平台的支持。既然推行声明、承诺制,不和整机制造厂捆绑,中小维保企业依靠自身是很难实现的。
  
  检验检测方式调整 明确责任主体遏制挂靠乱像
  
  《意见》依据电梯安装和使用情况,科学调整了电梯检验、检测内容和定期检验周期。新安装电梯监督检验后6年以内,每3年检验1次,在不实施检验的年份每年检测1次;使用6年以上、15年以内的电梯,每2年检验1次,在不实施检验的年份每年检测1次;使用15年及以上的电梯,每1年检验1次、检测1次。对于经改造的电梯,监督检验后视同新安装电梯开展检验和检测;对于使用15年以上经重大修理的电梯,监督检验后视同使用6年以上电梯开展检验和检测。
  
  根据以上规定,金洪飞认为,年检还是一样不可缺少,只是根据电梯的安装使用年限,分成了每3年、2年和1年年检,但是增加了每年一次的检测。使用单位按照有关要求开展自行检测,不具备自行检测能力的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维保单位或经核准的电梯检验、检测机构承担检测工作。符合开展电梯检测要求的维保单位,可从事所维保电梯的检测工作。鼓励社会力量成立电梯检测机构,按照要求核准后,提供电梯检测社会化服务。电梯检测的费用,由委托方和承担检测的单位自愿协商。从事电梯检测的人员依法应具有电梯检验检测资格。综观《意见》附件3和附件4,电梯检验和检测的检规内容、条款、要求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对电梯检验检测的要求更高更严,增加了检验检测的频次,而且电梯检验和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自行检测或第三方检测之间形成了相互监督的机制,增加了电梯检验检测的责任,加强了电梯检验检测单位和人员的责任感。
  
  《意见》还进一步强化了电梯检验的监督性和公益性。监督很重要,怎么监督?吴庆俊认为,有必要建立电梯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行信息公开,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让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也许是一次故障停梯被投诉,也许是一次应急救援不及时,也许是该维保的项目没维保,就可能成为电梯维保企业的灭顶之灾。主体责任明确,行业内借用资质、非法挂靠等的违法乱象也会得到有效遏制。
  
  “对中小电梯维保企业来说,如果自身不具备电梯检测的能力,只能请其他的检测机构(也许就是业务竞争对手)来检测。那么,中小电梯维保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哪?抢占维保市场的优势还有吗?”吴庆俊说道。
  
  新政策实施 倒逼电梯安全质量提升
  
  《意见》强化了对电梯检验、检测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强了对电梯检验检测人员的考核和监管,严格实施准入,明确了退出机制,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水平等。
  
  就以上规定而言,在吴庆俊看来,明确界定了检验检测机构、人员的重大责任,势必促使相关机构与人员依法依规地执业,致使维保企业不得不实实在在地做好维保工作。“也必将让一批因特殊原因,例如,业主不愿意出钱更换配件等,长期隐藏‘安全隐患’的电梯曝光,倒逼在用电梯安全质量的提升。”
  
  新政策的出台,吹响了电梯维保养行业洗牌的号角。是被泯灭在改革的洪流中,还是逆势成长抱团取暖?是中小维保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吴庆俊说道,也许和整机制造厂的联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特别是一些后起之秀的整机制造厂,为了市场扩张的需要,为了网点建设的需要,可能会有收编的意愿与冲动,但是如何管理和整合,是一个新课题,有待研究。总之,希望中小型电梯维保企业能够穿越寒冬、创造辉煌。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